深秋,位于豐縣梁寨鎮的徐州蘇羊羊業有限公司,一位腿腳不便的老人正在養羊車間里忙碌。他叫陳家振,多年來他堅持科研先行,帶領群眾科學養殖,致富一方百姓,成為全國羊業界最接地氣的“蘇北羊王”,被授予2020年江蘇省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榮譽稱號。
1959年,陳家振出生在梁寨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,3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癥右腿落下殘疾。但他默默許下“養活自己,奉獻社會”的諾言,開始學習文學創作,一段時間下來,竟創作20多萬字的曲藝、小說作品。由于文筆不錯,1977年他被公社推薦到獸醫站工作。為了盡快掌握實操技能,他主動要求為門診醫生當助手;為熟悉藥理知識,他反復默記藥品名稱、劑量和使用方法?!皺C會來之不易,我倍加珍惜?!标惣艺裾f。
起初,陳家振因買不到獸醫書籍而著急,聽聞外鄉有位老獸醫家存藏書,他便拄著拐杖步行幾十里山路求書討教。借來的書總要還,怎么辦?那就抄下來!16本書,800萬字。整整一年,他把借來的書全部謄抄一遍。愛書如命的他還酷愛買書,徐州的新華書店,他一年能跑八九次,省吃儉用留下來的錢,常用來委托親戚朋友“代購”書籍。40多年來,陳家振購買的各類專業技術資料達3萬多冊,花費超60萬元。
“以書為拐杖,自己才能走得更遠?!标惣艺裾f,現在他每天也都會抽出2小時讀書,“有人說我是書瘋子、書癡,我很喜歡大家這么叫我”。
有了知識的武裝,陳家振成為畜牧獸醫行業的行家。1998年,他著手創建豐縣首個規?;驁?,專門從事波爾山羊的飼養、繁育、運銷和技術推廣。
飼料從哪兒來,成為規?;B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。一次在查閱《飼料生產學》時,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心中醞釀:“牧區能夠種植牧草,農區是否可以借鑒?”抱著試一試的想法,他多次赴北京、蘭州等地拜訪專家,帶回來草種,租用50畝地交叉種植各類草料。通過不斷地試種研究,他摸清各類牧草生長規律,篩選近10個產量高、品質好的品種推廣,破除農區規?;B殖草食畜禽的難題。
2010年,陳家振率先提出工廠化養羊的理念,開展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的科技攻關?!肮S化養羊,就是將一個勞動力養殖千只羊變為現實?!标惣艺裢度?70萬元建設工廠化養羊示范基地,把羊舍變為車間,將粗放的飼料管理轉為精細化智能監控,成為全國規?;?、智能化養羊的典范。
走進陳家振的養殖場,標準化的養羊車間依次排開,全自動的飲水、喂食系統讓羊吃上“自助餐”。近年來,陳家振先后主持國家星火計劃項目4個,發表科技論文87篇,獲得國家專利授權49項,取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32項。
一直以來,帶領更多鄉親養羊致富,是陳家振最大的夢想。他義不容辭挑起大梁,于2002年創辦“豐縣綠緣養羊合作社”,并自掏腰包對合作社社員所飼養羊群統一注冊商標,獲得無公害產地認證。自合作社創立以來,社員由初期170人發展到2100人。
2016年,陳家振又在國內成立首家羊業科技超市,開展技物結合一站式服務,將新技術、新成果、新模式和近200種養羊技術產品在科技超市內進行交易,讓科技超市成了養羊致富的“加油站”。他還為鎮里低收入農戶免費開辦培訓班,制定技術指導計劃,既為其預測市場行情動態、告知發展措施,又助其解決場地、草料、防疫、銷售等問題。
在陳家振的引領下,當前豐縣新建千只以上規模羊場7個,規模養羊的比重由2012年的不足1%提高到2019年的17.6%,山綿羊飼養量由2014年的95萬只提高到2019年的135萬只,凈增出欄30萬只,利潤超1.2億元。
如今,年逾六旬的陳家振仍未停下攀登高峰的腳步。他說,未來還要在工廠化養羊的基礎上,開展智慧養羊研究,帶動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同時,讓江蘇養羊業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列。 本報記者 張 濤